人格的完善是本,財富的確立是末。

2009-05-29

王冬勝:愛世事愛投資

明報 2009-05-29 經濟-親子理財系列.十八 徐惠芳


分享理財心得 籲學生多讀報
王冬勝:愛世事愛投資



理財教育愈早開始愈好已是老生常談,但不少家長、老師均擔心,學生在初中至高中才有機會接觸經濟、會計科,加上課程編排緊密,沒有再多的資源投放於理財教育,而且時下年輕人物質不愁,以致他們理財知識貧乏。匯豐銀行執行董事王冬勝認為,家長與學校只需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知道世界局勢與各地經濟前景,了解世界大事,自然對經濟及投資產生興趣。王冬勝指出,現時的學生比他當年幸福很多,除了生活質素改善外,以往在大學才有機會選修的經濟、商業、會計等科目,現在學生早於初中便可接觸。他表示,學校可先培養學生閱讀報紙的習慣,可每周兩至3 次舉行有關周會,讓學生了解世界各地所發生的事,例如討論美國次按危機如何演變為金融海嘯、馬多夫案如何發生,以及認識各類投資工具及產品。家長方面,可與子女探討與比較各家銀行的風險管理,小朋友知道時事,自然慢慢認識金融、投資產品,並且產生興趣,接便開始關心自己的財富。

玩大富翁建立金錢觀

再者,子女較年幼的家長,可先透過玩大富翁遊戲,建立他們對金錢的觀念。另外,環境學習亦不可少,王冬勝認為,無論是較高尚、中等或平民化的地方、父母都要帶子女一一涉足,讓他們了解社會的不同之處,例如去街市更能擴闊眼界。雖然性格會影響投資取向,但他表示,加深子女對金融世界的知識,便有助他們調整投資心態。小朋友小時已經收到利市錢,王冬勝認為,家長一開始可將利市錢存到銀行,待子女懂事後,可簡單講解儲蓄戶口及投資戶口的分別,再與他們商討將資金調配到不同的資產,其中指數追蹤基金(ETF)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最重要的是令他們明白投資不同資產背後的原因、分散風險的作用等。他個人最反對「少年股神」的炒賣投資,認為投資最重要是看基本因素及環球形勢。他其中一個子女今年18 歲,打算待其最少到大學後才可自由投資。即使沒有任何投資經驗,但學生投身社會便會面對強積金的投資問題。王冬勝指出,學生要了解自己可承受風險的能力,才按個人需要選擇進取型、中風險、保守型,還是自由選擇的基金組合。以他為例,年輕時會將資金80%用作投資,到中年時投資比例下調至50% , 現時最多只有30%。他喜歡長線的投資,並認為投資一定要有耐性,另外看好物業投資的前景,因為將單位出租可以減輕供樓負擔,物業升值的話又可賣出獲利,但他絕不炒賣樓花。

高息貨幣首選澳元

還有約3 年便屆退休年齡的王冬勝,目前的投資以子女的教育基金及個人退休及醫療保障計劃為主。股市近月升勢凌厲,不過他坦言不會買股( 除了早前的匯控(0005)供股計劃外),認為失業率、出口、入口、消費零售等數據未如理想,不足以支持環球股市大升。若現時有700 萬元退休金,他最多只用200 萬元投資。他認為,高息貨幣方面首選澳元,人民幣債券亦是不錯選擇,但要視乎由哪家公司發行。他提醒,所有投資者均要明白分散投資風險的重要性: 「若果無晒投資的錢,能不能生活呢?」

小五留級發憤圖強

王冬勝表示,父母亦應了解子女每個投資決定的原因及背景,即使最後蝕錢,只要耐心再引導便可。他以一對就讀中三及中五的兄妹為例,去年合資5 萬多元,以130 元水平買入匯控(0005),最後歷盡該股的高低起跌。他認為,年輕人即使投資失利,損失的金錢亦有限,最重要是從失敗中汲取教訓,痛定思痛後,投資取態更成熟。他笑言自己小時候十分頑皮及懶散,小五時曾經留級,好友們升班後,自己要重新認識朋友,令他意興闌珊,從此發憤讀書。

撰文:徐惠芳

沒有留言:

貨幣最新匯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