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2009-06-04 財經雜誌
積金局網站(www.mpfa.org.hk)設立了「收費比較平台」,除了列出所有強積金基金收費外,還設有強積金基金平均開支比率,列明每種基金類別中,哪一隻基金的開支比率最高及最低;舉例說,綜合127隻股票基金計算,平均基金開支比率為2.04%,當中大福環球分散基金的開支比率最高,達3.32%,而友邦的綠色退休基金開支比率最低,僅為0.6%。
人格的完善是本,財富的確立是末。
2009-06-04
「收費比較平台」查基金開支比率
「積金半自由行」打工仔選擇增
星島日報 2009-06-04 財經雜誌
談論多時的「積金半自由行」,有望最快於明年下半年實行,因為僱員強積金「半自由行」措施已獲行政會議通過,現有待立法會討論及審議。根據有關條例草案建議,僱員每年至少有一次機會,將現時個人戶口內僱員部分的累算權益,一筆過轉移至自選的受託人強積金計畫內;至於僱主及僱員往後的供款部分,則不可自由選擇受託人,亦不可將僱主已供款的部分一併轉移。
強積金上月升7.8%創新高
蘋果日報 2009年6月4日
投資氣氛暢旺,帶動 5月份強積金持續錄得理想表現,上月平均升幅達 7.83%,是連續兩個月打破強積金成立以來最大單月升幅。股票基金走勢持續凌厲,平均升幅逾一成,大幅跑贏其他資產類別。不過,市場人士提醒,股市經過連月急升後已出現超買,隨時會有調整,供款人宜做好心理準備,因應自己情況調整部署。
股票基金升 12%最勁
強積金五大資產類別上月全部錄得正回報,股票類別基金繼續一枝獨秀,平均錄得 12.44%升幅,表現遠勝其他資產類別,繼 4月份以平均回報 10.62%創強積金成立以來最大單月升幅後,上月再打破有關紀錄。表現最佳的股票基金為香港、大中華及中國股票基金,分別錄得 17.94%、 16.55%及 14.5%升幅,亞洲股票(日本除外)升幅為 13.17,日本股票及北美股票基金則分別升 9.39%及 6.2%。最多人選擇的混合型基金平均回報為 7.81%,當中進取型、平衡型及保守型上月回報分別為 9.16%、 7.24%及 4.85%。被視為低風險類型的保證、債券及貨幣市場基金,上月回報僅 1.59%、 1.18%及 0.04%。
摩根:長線看好中國印度
摩根資產管理投資資訊總監崔永昌表示,股市升勢主要受熱錢流入帶動,惟相信大市短期再升空間有限,個別股份已出現超買及偏貴情況。從長遠角度看,該行繼續看好亞洲市場,其投資組合除續增持中國股票,上月亦將印度股由中性調高至增持,並相信中印、台灣和印尼股票具長線潛力。
強積金顧問駿隆集團董事總經理蕭美鳳指出,不少僱員在 2、 3月份已換馬至較進取的股票基金,從長線投資策略,投資者毋須理會短期調整,年輕僱員可趁調整買入香港或大中華股票基金。她又指近期債價表現有轉差迹象,在低息及通脹環境下,債券基金並非理想投資工具,建議及早換馬。
本港強積金上月表現
股票(135)
5月份表現:+12.44% 3個月表現:+33.83%
1年表現:-29.34% 3年表現:-3.87% 5年表現:+34.41%
混合型(107)
5月份表現:+7.81% 3個月表現:+19.53%
1年表現:-15.82% 3年表現:+2.23% 5年表現:+25.45%
保證(27)
5月份表現:+1.59% 3個月表現:+3.48%
1年表現:-3.54% 3年表現:+5.61% 5年表現:+10.34%
債券(21)
5月份表現:+1.18% 3個月表現:+3.10%
1年表現:-0.50% 3年表現:+9.74% 5年表現:+12.82%
貨幣市場(40)
5月份表現:+0.04% 3個月表現:+0.03%
1年表現:+0.41% 3年表現:+5.84% 5年表現:+8.63%
平均回報(330)
5月份表現:+7.83% 3個月表現:+20.66%
1年表現:-17.35% 3年表現:+1.23% 5年表現:+23.65%
資料來源:理柏
降低風險
專家倡換馬貨幣基金
雖然強積金表現理想,尤其股票基金類別,但強積金投資部署,宜因應年齡及風險承受能力等個人因素作調整。萬利理財總裁張佩儀指出,股市升勢似乎未完,若擔心短期調整,僱員有不同調整策略。
可避開巿況調整
她指出,年輕僱員一般較貼市,又善於透過互聯網調整強積金投資組合,由於短期股市很大機會出現調整,年輕僱員不妨考慮先行獲利,因應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將部份股票組合換馬至貨幣市場基金,避開市況調整。當大市調整10%後,如在恒指16000點水平買入中、港股票基金,以求賺取最大回報。
至於40至50歲人士,可承擔中度風險,距離 65歲退休尚有一段時間,應把握長遠經濟有望復蘇的環境,除繼續維持現有投資組合,可考慮趁市況調整,將風險較低的資產,逐步換馬至股票基金。至於尚有3至5年退休的僱員,若擔心因市況調整影響退休預算,建議可將最少一半組合,換馬至貨幣市場或債券基金,既可減低市況波動的影響,又可繼續把握股市升浪。張佩儀提醒,目前市況由資金主導,投資者宜留意市場資金流向。
生命無常 - 學懂說聲「我愛你」!
<都市日報> 2009-06-03
生命無常 - 學懂說聲「我愛你」!
黃毅力
昨日有一宗新聞,就是法國航空一架載有228個乘客的客機,昨天原定從巴西飛往法國,飛至大西洋上空時,突然從雷達螢幕上消失。
適逢前天是大西洋颶風季節開始,客機失蹤前報告在惡劣天氣中遇上強烈氣流,飛機出現短路,客機很可能被雷擊中墜毀。
遇險境見真性情
據悉,機上至少載有8名華人,相信機上所有人都已經凶多吉少了。這件事令我回憶起911事件,當聯合航空客機墜毀之前,機上的乘客已知道時日無多,立刻拿起手提電話,尋找他們最關愛的親人或伴侶,希望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能夠跟他們說一聲「我愛你」。
生死大事開悟人生
我曾聽過一位朋友,利用商業社會的Key Man Risk(關鍵人物風險)引用到家庭上。
他說:「假若只有我和太太出外的話,我們就必須分開兩班飛機;如果子女跟我們同行的話,我們會乘搭同一班飛機。這樣做的好處是,即使不幸遇上意外,兒女都不會同時間失去父母的照顧,但如果一家人同行的時候,而又遇上意外的話,死都可以攬住一齊死嘛!父親和母親是家中的Key Man,所以我一定要好好管理這個風險。」由於我明白「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的道理,所以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都會有一個習慣,就是每次乘飛機離開香港之前,我都會希望跟自己重視的朋友聚一聚,或跟家人共敘天倫,來一個道別。
世事無常,那班機上的乘客,又有誰人會猜到,由他們踏上飛機的一刻,已經走完了人生的旅程,再沒有回航的一日呢?
只有每刻關愛 無懼死亡
人生於世,最重要是令自己生命中沒有遺撼,要達到這個境界,便要認真地過每一天,珍惜自己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對自己關心、關愛及重視的人,要多點關懷及聯絡。
就是這樣,每次當我踏上征途,我都不會擔心。即使不幸地我有任何不測,但對我來說,生命已經沒有遺憾了,因為我珍惜每一天的生活,每一天都努力工作,享受每一個當下,所以我對死亡沒有恐懼,對生命也沒有遺憾。
2009-06-03
公積金與強積金計劃的分別
文匯報 2009-06-03 理財通勝
積哥老友兆威最近到一家體育用品公司上班,由於公司分別提供強積金及公積金計劃讓僱員加入,他於是問積哥選擇時應該留意什麼要點。其實,強積金制度自2000年12月實施後,本港大部分僱員已參加了強積金計劃,但有些公司仍保留舊有的職業退休計劃(俗稱公積金),因此仍有不少僱員是公積金計劃的成員。
上班後30天內作出選擇
根據法例,如果僱員入職的公司同時提供強積金及公積金計劃,該僱主必須在員工上班後的10天內,向員工提供兩種計劃的詳細資料,讓僱員自行選擇。員工作出決定後,必須於上班後的30天內以書面通知僱主有關決定,否則會自動被視作選擇參加強積金。積哥解釋,簡單而言,兩項退休計劃主要有下列的分別:
(一)計劃的供款安排
公積金計劃可選擇只由僱主單方面供款,或由僱主及僱員雙方共同供款。強積金計劃則規定僱主必須供款,僱員則視乎其入息水平而定。若僱員每月有關入息少於港幣5,000元,則不用供款。雙方的強制性供款額均為僱員有關入息的5%,但以港幣1,000元為上限。
(二)供款投資選擇權
由於公積金計劃由僱主營辦,投資組合由僱主決定,而強積金制度則由僱主選擇強積金計劃,僱員負責揀選計劃內的投資組合。
(三)僱主供款的歸屬
公積金計劃一般設有一個「歸屬比例」,規定僱員可取回權益的最低年限。在強積金制度下,所有強制性供款均即時歸屬於僱員。當然,有關款項按照法例須保存至計劃成員達六十五歲,或在法例容許的特定情況下方可提取。
僱員在強積金與公積金計劃之間作選擇時,應向僱主詳細了解有關計劃的詳情,再選擇切合自己需要的計劃。 ■積金局
金管局發461億票據吸資破紀錄
明報 2009年6月3日
資金湧入香港,銀行體系持續「水浸」,金管局本月將增發總值461.4 億元外匯基金票據「吸資」,規模歷來最大。如期間沒有資金再流入,銀行結餘將因而在7 月2日降至1867 億元,但仍遠超出實質體系需要的5 億元。銀行界人士相信,即使結餘回落,但亦未致會產生抽緊財資市場的情,實質影響甚微。
雖然昨日股市回落,但豐隆銀行財資部主管呂建家表示未見有資金撤離的跡象, 「港元由約7.7515 元兌1 美元回軟7.7528 左右,相信與高盛配售工行(1398)股份套現約20 億美元有關。」早前美銀配售建行股份,將套現所得換回美元,亦一度令港元回軟。
票據孳息僅0.01 厘仍獲熱捧金管局將於本月9 日、16 日、23 日及30 日發行合共461 億元票據,年期介乎3 至12 個月。
金管局解釋,增發短期外匯基金票據是為了應付銀行在流動資金管理的龐大需求。
外匯基金票據的收益率一直處於極低水平,昨日投標的3 個月票據孳息率只得0.01 厘,反映市場需求殷切。有華資銀行的財資市場人士直言,銀行結餘逾2000 億元,市場資金過剩,根本無本地機構有向外拆借的需要。「若借予外資行,由於拆息太低,借出1 億元可能只收回幾十元, 但就要冒外資行可能倒閉的風險。」為安全計,即使外匯基金票據孳息只得0.01 厘,對銀行而言仍相對具吸引力。
增發票據料影響財資市場微即將退休的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去年底曾表示,銀行體系結餘實際只需5 億元維持正常運作。呂認為,金管局分多日逐步吸資,且銀行結餘仍企於高位,料增發票據對財資市場運作影響不大。昨日拆息亦見繼續回落,1 個月拆息再跌0.01 厘至0.01 厘。
金管局增發外匯基金票據,將資金從貨幣基礎的總結餘部分,轉移至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整體貨幣基礎則維持不變。
金管局05 年優化聯繫匯率,首設強方兌換保證,打擊賭港元兌美元升值的投機活動。07 年第三季大量外資流入香港,金管局為捍衛聯匯於7.75 元多番接下美元賣盤,令銀行體系結餘升至逾100 億元,外匯基金票據孳息率則跌至近零甚至負數水平,令金管局首次增發票據。
今次增發票據461 億元,為08 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
2009-06-02
黃毅力 - 我是否適合當警察?
<都市日報> 2009-06-01
我是否適合當警察?
黃毅力
我有一位朋友想投考警察,他打算做足準備才接受挑戰,所以準備辭去現時的工作,專心去「備戰」。不過,卻擔心辭去這份工作後,連考警察也失敗,接着便很難找回一份工作,於是便請教我的看法。
可能我是過來人的關係,許多人都時常問我這些問題,所以我便反問他:「先前在油麻地,有一位警員開槍打死了一位南亞裔人士。首先,那位警員上前調查的出發點是完全正確,但他開槍的行為,又是否出錯呢?當時的警員,他本人一定是覺得正確,才會選擇開槍,但開槍之後,香港社會上的人便拿放大鏡去看這件事:究竟是正確還是不正確?那便有機會出現一些聲音,說他是不正確。」「現在只要傳媒聲音大一點,可能真的會影響整件事的發展和結局。換句話說,所謂公道,未必在於事實,可能會被時勢所動搖。我這個觀點並不是指他可能真的犯了這個錯,而是有許多人,特別是在危急關頭,他們的判斷力會出現問題,猶豫不決,導致犯錯,如果你是這樣的話,你絕對不適合當警察。」眼見他有點失望,我便跟他補充:「撇除應否轉工的考慮因素,和失敗成本,我反而會覺得,你應問問自己:我的性格適合當警察嗎?如果你連放下現時工作的信心也沒有,從這小小的現象,我便會為你擔心:你是否應付得來?這也是一個判斷力的問題,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人會比你更加清楚自己。如果你擔心放下這份工作,又考不到警察,之後又找不到工作,你問我私人意見的,我會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除非你覺得自己真是很有抱負,應變能力也很強,當了警察後,亦能夠在壓力情形及危急關頭之下,能作出正確判斷,例如:應否運用那12發子彈?如果你認為自己做得到,你可以試一試。」專注在哪裏 成功便在哪裏人生許多決定,都是要取捨的,成與敗有時是由天決定。如果人生在世,每次都看着天去做人,換句話說,即所有事都不用做,坐在這裏等運到,守株待兔,那又怎能成功呢?這是不行的。所以,我經常面對讀者,面對自己的未來,都是有一個理據十足的態度—應該要做的事,便要有決心去做,有了破釜沉舟的決心,便要有所行動。行動不能點到即止,反而是要有強勁執行力,貫徹始終。
你的專注力放在哪裏,你的成就就在哪裏,努力及拼搏過後,就不要再計較成與敗了,起碼自己年老之時,回望過去,也沒有後悔,也沒有遺憾,死也死得眼閉。大部分人之所以失敗,並不是沒有想過,沒有試過,而是沒有堅持過,這就是眾人失敗最簡單的原因,也是令人最困難去面對的唯一原因。
投資中國基金怎樣選擇?
明報 2009-06-02 創富-基金特區
撰文:徐惠芳
環球經濟受金融海嘯不同程度的拖累,各地均注視中國能否發揮內需的威力, 「拯救」全世界。姑勿論中國能否獨善其身及能否成功「保八」,事實上,中國第1 季GDP 仍錄得6.1%增長,遠較同期美國GDP 倒退5.7%優勝。看好中國前景的投資者,除可直接購買紅籌、國企股外,中國股票基金亦是不錯之選,但專家建議,必須留意基金投資範圍、表現及收費。
中國經濟數據向好,昨日公布的5 月份中國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3.1, 雖較4 月份的53.5輕微回落,但仍優於市場預期的50.2,反映經濟活動持續好轉。除此以外,中國今年首4 個月的新增貸款達5.17萬億元人民幣,可見內地寬鬆措施漸見成效。
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中國經濟好轉跡象明顯,5 月份出口相關行業,例如服裝、玩具、電子及通訊設備訂單顯著反彈,全國22 個地區1 至4 月份的企業盈利亦有所改善。
比較長線而非短線表現
中國市場一向是投資亮點,想分散單一股票風險的話,不少人會留意中國股票基金或追蹤中國指數的指數追蹤基金(ETF)。參考晨星(亞洲)數據,中國股票基金及ETF 多達86 隻,大中華股票基金(即主要投資中、港、台)亦有53 隻,投資者宜小心揀選。
想知道哪一隻基金較可取,最簡單的方法是比較基金往績,例如年初至今、1 年、3 年及5 年的表現,投資者可將基金的表現,與同類型基金、組別平均及指標(Benchmark)來比較。首域中國業務開發總監潘廣建表示,1 年的表現雖然可讓投資者知道最新情,但基金始終是長線的投資,多比較3 年、5 年的表現,可以知道基金在牛市或熊市的變化。
留意有否頻密換基金經理
獨立理財顧問晉裕資產管理分析員黃文傑表示,參考往績,主動式管理的互惠基金,由於選股較進取,或涉足二、三線股,因此在牛市時的爆發力會較強。
相反,ETF 以追蹤較大型的指數成分股為主,因此在熊市時的抗跌力較好,投資者先要了解自己及基金的投資取向。
主動式管理的基金很視乎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及背景,評級機構晨星(亞洲)高級研究分析員明偉雄表示,不同基金經理的專長稍有不同,即使同屬中國股票基金,亦會因應基金經理的背景,而偏重於商品、基建、消需相關或金融類的股份,投資者可從基金行業的分佈及10 大持股,窺看基金的投資模式。例如油價年初至今拾級而上,紐約期油上周五重上每桶66 美元水平,連帶油股做好,持有較高比重油股的基金即時跑出。
明偉雄補充,有些基金集中持股,可能少至30 至40隻股份,有些則較分散,多至70 至80 隻,所以投資者必須留意自己所承受風險的能力。另外,基金經理的轉換亦不能不留意,始終基金的表現取決於經理的投資作風,有些基金可能兩年換4 次經理,晨星(亞洲)亦會以此來考慮評級。
小數怕長計計清總開支
此外,基金的收費亦要留意,包括管理費、認購費、轉換費等。他指出,基金是較長線的投資,因此與強積金一樣,管理費會不斷蠶食投資回報,投資者可比較基金的總開支比率。而A 類、B 類基金的收費稍有不同,前者是前置式收費,一認購便收取,後者可能在贖回時才收取,投資年期較長的話,或可豁免等。他建議,投資者最少每年檢討基金的表現一次。
2009-06-01
中國經濟將VVV形復蘇
明報 2009年6月1日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中國經濟增長仍然高度依賴外部需求,因此基本面的真實復蘇不可能早於美歐。中國經濟的真實復蘇會比其他主要經濟體更有力度。在此之前,第2輪經濟刺激計劃必不可少。因此中國經濟很可能會經歷一個VVV形的「衰退—刺激—復蘇」的過程。
一、基本面的真實復蘇是U形
即使政府大力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也需要相當長時間。因此,在當前的條件下,消費不會成為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在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中,居民消費增長歷來比較穩定。從家計調查中的人均消費支出看來,居民消費從2008年上半年已開始放緩。這一輪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推動了資產價格快速上漲,增加了居民的財產性收入,但是居民的工資性收入增長預期在經濟衰退中下降,抵消了股市的財富效應。
由於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中國經濟增長的出口導向特徵,還將繼續維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持續穩定增長的外部需求,仍然是中國經濟增長必不可少的外部條件。正是由於中國經濟增長高度依賴外部需求,國際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衰退才會嚴重打擊中國的經濟增長。基於同樣的國際經濟關係,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真實復蘇,不可能早於世界經濟復蘇,特別是美國 和歐洲這兩個中國產品主要出口地的需求復蘇。
即使以比較樂觀的眼光來看,美國經濟的復蘇也要等到12個月之後,歐洲經濟的復蘇會在美國經濟復蘇之後。在U形復蘇來臨之前,美歐實體經濟還會繼續衰退至少兩個季度,之後還會在底部徘徊兩三個季度。比較中性和偏悲觀的預測則認為美歐經濟會經歷更長的衰退和底位徘徊,U形的底部更長。基於這樣的外部經濟環境,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也會經歷至少12個月的衰退與徘徊,真實的復蘇也會呈現U形。
二、刺激計劃帶來短暫A形增長
中國政府的第一輪財政刺激計劃並沒有改變U形復蘇的經濟基本面,只是在U形曲線的底部增加了一個A形經濟增長。在這個A形山峰的左側,經濟刺激計劃通過增加投資取得立竿見影的「保增長」效果。然而據測算,政府投資拉動民間投資的作用十分有限,乘數效應在1.1到1.2之間。因此A形增長是短暫的:來得快,去得也快。
中國經濟在今年底可能會面臨另一次增長困難:第一輪經濟刺激的效果已經消退殆盡,貨幣政策也會在第4季度被迫做出調整,經濟基本面距離真實復蘇還有至少半年時間。所以,第二輪經濟刺激計劃是必不可少的。它應該出現在今年下半年。
兩輪經濟刺激導致的兩個短暫的A形增長疊加在U形復蘇之內,抬高了U形的底部,形成一個完整的VVV形「衰退—刺激—復蘇」過程。這是比較樂觀的預期。如果世界經濟U形復蘇的底部延長,中國政府可能要啟動第三輪經濟刺激、添加第三個A形增長。
三、真實復蘇將非常強勁
如果世界性的衰退如期結束,中國經濟的復蘇會比其他主要經濟體更有力度。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一旦發揮作用,能夠降低中國製造業的綜合成本,提高中國製造業的產出能力;二是發達國家對中國的製造業轉移,即使在危機和衰退中也沒有停止過。危機和衰退正好成為一些跨國公司關閉本國工廠的理由。這兩個因素將提高中國製成品的國際競爭力。
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當中,中國經濟衰退相對緩和而復蘇相對強勁,因此在東亞和全球經濟總量中的份額必然提高。但是這樣的進步並不值得我們驕傲。「東方製造、西方消費」式的世界經濟失衡是不可以持續的。如果失衡機制得不到改變,經濟危機過不了幾年就會捲土重來。那時候中國融入世界的程度更深,受到危機和衰退的打擊也會很嚴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
銀行研究室副主任 吳慶
中國將成全球領袖
蘋果日報 2009年6月1日
一場金融海嘯,不僅摧毀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更導致各國「大執位」,昔日「一哥」美國經此一役亦元氣大傷,歐洲及日本等發達國家也一蹶不振,新興國家遂把握良機擴展勢力。新興市場之父麥樸思接受本報專訪時坦言,擁有雄厚財力及經濟增速高企的新興國家,特別是中國,將成為新世紀「話事人」。
麥樸思指,新興國家擁豐厚外滙儲備,部份國家如巴西及南非等更擁有豐富天然資源,故新興市場較發達國家更有實力推出措施救市,故可較早脫離困境,當中以金融市場發展較佳的中國及印度有望率先跑出,取代歐美國家,變身全球新領袖。
歐美重傷 新興市場抬頭
歐美經濟下滑令區內需求大減,嚴重打擊亞洲出口業,為減少倚賴出口,同樣擁有龐大人口的中國及印度均大力催谷本土消費。他指出,中國政府為救經濟推出大型救市方案,向各行業提供協助,並扶助農村,加上人民銀行接二連三減息及鼓勵銀行放貸,中國今年保八絕無問題。
股市一般跑前經濟半年,新興國家去年飽受外資撤離消息困擾,導致股市暴跌,惟這些股市「跌得深、彈得快」,今年表現相當耀眼,以滬綜指為例,短短 5個月反彈 44.6%,升幅遠遠拋離發達國家,意味中國經濟將較歐美國家更早回穩。
滬股入牛市 短期或回吐
麥樸思稱,以升幅計,滬綜指已進入牛市,但升勢過急,並已逐漸脫離基本因素,投資者應注意回吐風險,但長遠前景仍然樂觀,他有信心中國股市會是全球股市領航者,帶領各地股市走出陰霾,延展升浪。
近年中國經濟快速起飛,並已取代歐美,成為其他亞洲國家最主要出口國,金融海嘯則間接加快中國上位。投資者憧憬中國經濟可快速復蘇,增加對紅銅等工業原材料需求,刺激全球商品價格大幅攀升,可見中國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正直逼歐美。
麥樸思小檔案
現職:鄧普頓資產管理執行主席
學歷: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及政治學博士
•波士頓大學學士及碩士
曾獲榮譽及獎項:
•獲《亞元雜誌》選為 2006年全球百大最具權力及影響力人士
•獲《國際貨幣市場》雜誌選為 2001年度最佳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經理
• 1999年獲 Carson Group選為 20世紀十大最佳基金經理
• 1998年獲路透社選為全球新興市場基金最佳基金經理
• 1994年獲 CNBC封為年度最佳基金經理
聚焦銀行電訊 恒指望攀 18700
蘋果日報 2009年6月1日
恒指 5月狂飆 17%,意味港股「五窮六絕七翻身」這魔咒今年已失靈,而資金炒經濟復蘇概念仍意猶未盡,焦點或轉往仍未升穿 250天線的大型股份,因此表現遠遜大市的本港銀行股和中資電訊股有機會成為新一輪幸運兒,並帶領恒指直闖 18700點。
記者:羅嘉銘、陳景揚
恒指 5月初已升穿俗稱牛熊分界線的 250天平均線,投資者遂不斷發掘落後股份,「細價」二三線股較早前大旺,上周五重磅股再發威,恒生銀行( 011)急升 6.94%。
目前恒指 42隻成份股之中,只有 8隻未升穿 250天線,當中以本港銀行股和電訊股為主。國指 43隻成份股之中,則僅 5隻「未變牛」,潛在升幅 3.35%至 6.36%。
新興市場基金炒起大市
大戶要再挾高港股,力攻對象非滙豐控股( 005)和中移動( 941)莫屬。滙控上周五美國預託證券( ADR)折算收 70.48元,較港高 1.98元,已可推高恒指 105點;中移動 ADR收 76.3元,較港高 0.6元。
花旗研究報告指, 4月起環球和新興市場基金在本港淨買入,分別為 3000萬美元和 1.04億美元,當中以亞太區最多。該行指,全球新興市場,基金過去一星期集結了 10億美元,按周升 65%,取代已爆倉的環球基金炒起大市。
除了炒「穿牛」概念,航運股升勢亦有餘未盡,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節節攀升,上周五再漲 196點,報 3494點,返回去年 8月底水平。滙盈證券董事謝明光認為,澳洲鐵礦石出口需求上升,將帶動航運費上漲。但他提醒,恒指技術上可升至 18700點,但隨時會因外圍轉差而急速回吐。
航運股升勢未盡
時富金融董事關百良則指,港股每日成交額有機闖上 1000億元,恒指 6月會「大漲小回」,升市動力料轉至銀行股。荷蘭銀行股票衍生及私人投資產品部董事何啟聰稱,在牛熊證市場,不少資金已從熊證轉追牛證,即使是看淡的投資者,亦只買入收回價高近萬九點的熊證。
事實上,本報統計 1975年至今 35年間十大 5月升市後的 6月表現,除今年仍有待觀察,其餘九次為「五升四跌」,不過,若 5月份升幅逾 10%, 6月再升機會超過 75%。
港股強勢延續,散戶對後市信心增強。蘋果散戶調查顯示,看好後市散戶指標上周錄得 13.37,遠高於前周的 0.46;有意入市者比例亦由前周的 1.8%增至 3.31%;有貨在手散戶比例由 49.55%則降至 45.5%。
仍未升穿 250天線之大型股
《恒指成份股》
行業:銀行
滙豐控股( 005)
上周五收報: 68.50元 250天線現處: 83.07元 潛在升幅: 21.27%
恒生銀行( 011)
上周五收報: 111.00元 250天線現處: 115.18元 潛在升幅: 3.77%
中銀香港( 2388)
上周五收報: 12.34元 250天線現處: 12.58元 潛在升幅: 1.94%
行業:電訊
中移動( 941)
上周五收報: 75.70元 250天線現處: 81.09元 潛在升幅: 7.12%
聯通( 762)
上周五收報: 9.50元 250天線現處: 10.80元 潛在升幅: 13.68%
行業:航空
國泰( 293)
上周五收報: 10.86元 250天線現處: 10.93元 潛在升幅: 0.64%
行業:電力
中電( 002)
上周五收報: 52.15元 250天線現處: 57.16元 潛在升幅: 9.61%
港燈( 006)
上周五收報: 41.70元 250天線現處: 45.39元 潛在升幅: 8.85%
《國指成份股》
行業:電訊
中通信( 552)
上周五收報: 4.71元 250天線現處: 5.00元 潛在升幅: 6.16%
行業:航運
中海發展( 1138)
上周五收報: 11.46元 250天線現處: 12.19元 潛在升幅: 6.37%
行業:電力
大唐發電( 991)
上周五收報: 3.94元 250天線現處: 4.06元 潛在升幅: 3.05%
華能國際( 902)
上周五收報: 5.08元 250天線現處: 5.25元 潛在升幅: 3.35%
行業:公路
寧滬高速( 177)
上周五收報: 5.39元 250天線現處: 5.64元 潛在升幅: 4.64%
蘋果散戶調查
調查日期: 5月 01日
持貨比率( 1): 51.69% 蘋果散戶指數( 2):-5.43 短期入市比率( 3): 2.33%
調查日期: 5月 08日
持貨比率( 1): 52.33% 蘋果散戶指數( 2): 4.44 短期入市比率( 3): 4.88%
調查日期: 5月 15日
持貨比率( 1): 47.41% 蘋果散戶指數( 2): 1.82 短期入市比率( 3): 6.56%
調查日期: 5月 22日
持貨比率( 1): 49.55% 蘋果散戶指數( 2): 0.46 短期入市比率( 3): 1.80%
調查日期: 5月 29日
持貨比率( 1): 45.50% 蘋果散戶指數( 2): 13.37 短期入市比率( 3): 3.31%
過去 52周平均值
持貨比率( 1): 51.38% 蘋果散戶指數( 2):-4.19 短期入市比率( 3): 5.93%
過去 614次調查平均值
持貨比率( 1): 39.53% 蘋果散戶指數( 2): 6.17 短期入市比率( 3): 6.22%
( 1)表示手上持有股票之被訪者比例
( 2)數值由-50(極度悲觀)至+50(極度樂觀)
( 3)反映現時沒有持貨投資者短期入市意欲
5月升市後之 6月表現
• 2009年 5月升幅: 17.07% 6月變幅:?
• 1981年 5月升幅: 17.07% 6月變幅:↑ 4.02%
• 1997年 5月升幅: 14.37% 6月變幅:↑ 2.97%
• 1992年 5月升幅: 13.23% 6月變幅:↑ 0.39%
• 1995年 5月升幅: 12.51% 6月變幅:↓ 2.13%
• 1987年 5月升幅: 9.77% 6月變幅:↑ 8.85%
• 2003年 5月升幅: 8.83% 6月變幅:↑ 0.95%
• 1993年 5月升幅: 7.93% 6月變幅:↓ 3.70%
• 1994年 5月升幅: 6.55% 6月變幅:↓ 8.32%
• 1982年 5月升幅: 6.36% 6月變幅:↓ 9.17%
註:統計過去 35年之十大 5月升幅
道富:對冲基金狂吸黃金
蘋果日報 2009年6月1日
金融海嘯令投資者對複雜的衍生工具敬而遠之,轉為追求簡單兼可保值的投資產品,同時具備這兩種特質的黃金成為「寵兒」,令全球首季黃金需求急升 38%。道富環球指,各國「印銀紙」可能觸發惡性通脹,故此黃金投資價值將進一步顯現,世界黃金協會則建議,散戶投資組合應加入最少 5%比重的黃金資產。
道富環球投資管理亞太區交易所上市基金業務總監葉家德(圖)稱,歐、美、日相繼落實量化寬鬆政策,可能導致惡性通脹,投資者遂預先吸納黃金。由道富代理、追蹤倫敦現貨金走勢的 SPDR黃金 ETF( 2840)成交額已顯著上升,今年 3月較 2月急升 44%, 4月亦較 3月升 4%;以季度計算,今年首季成交額較去季第四季激增七成。
世界金協籲增持黃金
他指,今年對冲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持有黃金 ETF的比例明顯增加,令黃金 ETF的散戶與機構投資者比重,由 06年的七比三,變為現時的五比五,反映機構投資者正不斷吸納黃金。 SPDR黃金 ETF今年累升 11.5%,上周五收報 739.5元。
世界黃金協會( WGO)遠東區董事總經理鄭良豪亦稱,投資佔整體黃金需求已由 07年的 20%升至去年的 30%,期內首飾需求則由 68%跌至 58%,在此消彼長下,預期今年投資需求有機會增至 35%甚至 40%,首飾需求則相應降至 50%。
鄭氏建議加入 5%至 20%黃金資產在投資組合內,分散風險,現時有眾多投資黃金的途徑,如買金條、金礦股或黃金 ETF等,惟他認為黃金 ETF較具成本效益,因價格緊貼金價走勢,且有實金支撐,風險較買金股為低。
不同途徑投資黃金利弊
途徑︰買金飾
利︰可作嫁娶或送禮自用
弊︰需要額外支付約 10%手工費
途徑︰買金條
利︰持有實金
弊︰需要支付 3至 5%溢價、手工費及運費
途徑︰買金礦股
利︰買賣方便,入場費較低
弊︰企業由管理層控制,前景難掌握,公司或持其他礦物,故股價走勢未必與金價同步
途徑︰買黃金孖展
利︰緊貼金價,入場費較高
弊︰有對手交易風險
途徑︰買黃金 ETF
利︰緊貼金價,買賣方便,透明度高,並有實金支撐,故無對手交易風險
弊︰需要支付 0.4%管理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