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完善是本,財富的確立是末。

2006-11-27

告別不動腦筋保值的日子

港元幣值跟隨美元下跌。正當銀行公會主席王冬勝預計明年港元會跌至與人民幣平算時,部分內地銀行已超前實施至跌破一算,深圳部分商店更開始拒收港幣。匯率偏軟雖有刺激經濟之利,港人除了要在心理上適應人民幣「貴過」港幣,還要面對如何為資產保值而煩惱。

幣值「平貴」沒有客觀準則,只是經濟實力和市場供求的反映,當中還摻雜了政府干預和匯率掛等非市場因素。港元兌人民幣跌破一算,只是一個心理關口,關鍵是看日後走勢如何。

如果大家覺得人民幣將來還會上升,就算今天人民幣升破一算,仍然屬於「便宜」。這正是很多跨國投資者的想法,這些資金近月鯨吞逾千億元的國企股份,掀起國企新股認購和舊股炒賣熱潮,指數迭創新高,除了是看中內地的市場潛力和盈利商機,也是看中人民幣升值的趨勢,既放眼業績,又放眼匯率,打的是雙重利益算盤。

港人內地消費力減弱

美國貿易和財政雙重赤字,再加上近日國內財金官員發表有關分散投資外匯儲備的言論,以及大家對美國明年減息的預期,令美元飽受壓力,港元也在聯繫匯率機制下受挫。

港幣對人民幣下跌,普羅市民直接在生活中感受得到。市民去內地消費,遠比去外國頻密,不少人更在內地工作、置業和居住,把賺來的港元往內地花費,人民幣升值,直接打擊港人在內地的消費力。不但如此,以前港人在深圳支付港幣,商店多會接納,現在港幣不那麼「值錢」,有商店拒受,港人在內地購物也不若以前方便。

人民幣升值刺激通脹

即使不往內地消費,港人也光顧不少內地輸港貨品,當中包括不少中下階層的生活必需品和食品。人民幣升值提高了這些物品的來貨成本,形成輸入性通脹,對港人生活影響特大。

本港近年處於通縮和低通脹時期,市民只要把錢放在銀行賺取利息,毋須多動腦筋,已經可以保值,甚至還跑贏通脹,令銀行為存款「氾濫」而頭痛。不過,要是通脹因港元貶值而加劇,市民的心態就會想到如何分散投資,免遭通脹蠶食。

最直接的投資方法,是買入人民幣,但是人民幣比港元息口低,要匯率升幅高於息率差距才可以為資產保值,一些人可能改買其他外幣保值。

另外,又可以仿效國際資金,投資於賺取人民幣為主的國企內需股份,或者回復九七以前「買樓保值」策略,甚至買金。這些保值方法各有優點,但也要冒不同程度的虧蝕風險。無論怎樣,港人在不久將來,將告別不動腦筋即可保值的日子。

轉載自:[星島日報]

沒有留言:

貨幣最新匯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