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媒體訪問了中學和大學生,被訪者都對認購新股顯得躍躍欲試,只嘆資金有限,抽中的股數不多。
其實不少成功人士的第一桶金都是從儲蓄開始,隨著大學和會考考試的尾聲,莘莘學子進入社會投入的第一份工作,更應該善用收入,為將來遇上理想的投資機會作好準備。
很多年青人嘆初出社會工資微薄,難以儲蓄,其實每天少飲一罐可樂、每周少購一件衣服,每天省下十元八塊,每個月也有幾百至幾千元,每個月就會有一筆多餘的錢。
考慮到年青人初期資金較少,但風險承受力較大,投資可以較進取,以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行業基金或股票基金,以求數年後取得較大的數額。但如果資金別有用途(例如希望數年後重返校園,或打算結婚),則退而求較低風險的均衡基金,有關計劃可以尋求投資顧問的意見。
對於沒有負債的年青人來說,每月定期投資基金,積少成多,慢慢就會看見成效。例如開始時每月投資2,000元的基金,4年後未計回報,累積本金就有96,000元。工作四年後,年青人離開摸索階段,到時無論想轉工、進修,還是作為投資,手頭更寬裕的資金。
同樣的100元,在年青人手上比起長者手上更為貴重,因為年青人比長者有更長的時間,以那100元作投資,即使每年只增值10-15%,在「複息效應」下,30年後回報是近萬六至二萬元回報。這還未計看準機會所投資帶來的爆炸性回報。
有投資前輩談理財之道,說:「看見眼前的一元,便想像是將來的一萬元。每次要花一元,
便想到自己可能在花一萬元,便會更加謹慎。」
資料來源:《凱萬資產管理常務董事 莫健歡》
人格的完善是本,財富的確立是末。
2006-08-31
[理財]年青人首份工學理財
[市況]人民幣連續三日創匯改新高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周四以7.9585,再度刷新匯改以來的新高,這已是連續第三天改寫紀錄。
人民幣匯率兌美元中間價在短短4天內上升了134個基點。,顯示人民幣升值有加速的跡象。按照是日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計算,匯改後人民幣累計升值已超過1.9%。
[市況]港股連升三個月
港股高開逾百點後高位牛皮,收市恆指報17392.27,升107.56,成交283億元。
早段大市隨外圍造好,藍籌股普遍造好,大市已連升三日,而按月計,八月股市已連續第三個月上升。
2006-08-30
[知識]危疾保障的種類
人壽同危疾是兩種不同 0既險種,所以不能以人壽來代替危疾。人壽 0既定義,係投保人發生死亡才會作出賠償。但早幾年,有些儲蓄人壽,有附加埋一個計劃送出來,就係經兩個醫生證實壽命不超過12個月,就會由人壽保額裡賠出1半的保額。當然日後當投保人不在時,受益人祇有1半的賠償額啦。
聽聞有些會跟年齡加保費; 那麼未來的保費會很貴!?
其實要攪清楚保險 0既概念。當然最好就,今日參加,明天就有事,咁就最扺。但邊有人參加保險希望有事先得架;個個都祇係希望有個保障。所以你反而要諗,自己 0既供款能力。如你經濟許可的話,不妨考慮保費不變的。
或者我又講講危疾賠償的計劃特性先:
1.有些危疾保險係會附加在儲蓄人壽保險上的,呢種危疾係當投保人發生保障範圍內的疾病,就會作出賠償,如附加的保額同人壽保額是一樣的話,呢份保單就會終止,因賠出來的危疾保額是附架在人壽上,所以有危疾就賠危疾,有死亡就賠人壽。所以祇係賠其中一樣的。呢種計劃 0既好處就係所有保費係固定不變,即係供到幾多歲都係咁多錢保費,但因有儲蓄成份在內,所以會比較貴些,但冇事的話,到退休或退保時可取回保單內之價值。
2.有些危疾是附加在冇儲蓄成份上的人壽(定期人壽保險),而有些公司的定期人壽保險,有1年、5年、10年、65歲,1年的,即是每年根據當其時的年齡加保費;5年的,就係5年內不會加價,到滿左5年年 0既時候,就按照到期時的達致年齡去加價;10年就10年唔加價啦,............如此類推,65歲,就等於供到 65歲都唔加價啦。當然,越長時間唔加價的,當然係最貴啦。呢個亦都係一樣,賠償祇會賠一樣。
3.呢種危疾係獨立投保,不會話有事時,會賠出人壽的,但一般來講,呢種危疾的優點係唔會影響人壽的投保額,而缺點係會年年跟據達致年齡去加費,後生時當然唔會太貴,但年紀越大,就會保費會越來越高。
不過,如果自己能力未能做到有儲蓄成份的話,我建議可考慮第2或3先,待日後經濟能力穩定後,才將佢轉做第1種也可以的。
另一樣要留意 0既係,如投保 1或2時,要清楚危疾保障至幾多歲,如祇去到65歲,就真係作用不大,因年紀越大,病痛就會越多,而家一般保險公司都保障至 80歲或100歲。
在我個人認為,如自己的錢銀有限,可先考慮左保障先,最後才考慮儲蓄或投資保險,因不足保障,重講甚麼儲蓄呢?所以千祈唔好本末倒置。
一般保障,起碼要有意外、人壽、危疾、同住院。而保障額方面,一定要足夠,如果唔夠的話,有起事上來又係幫唔到手。
而邊間公司會好些?好老實講,冇話邊一間好晒 0既,其實間間都差唔多,唔會相差太遠,最緊要附合得到你需要便可以了。而家好多公司都會有包括 46種以上危疾在內,所以你反而要考慮以上的 1,2 ,3 邊種適合自己,而去選擇公司。如你選 2,3 的話,就不用花太多心去揀,因冇儲蓄成份,隨時可以停左去。但要小心,一般危疾都有等候期,一般都係 60天,所以日後轉時,一定要等新單滿左60天,才好停舊危疾呀。
2006-08-28
[消息]MPF擬將上限由$1000調至$1500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積金局正研究把強積金(MPF)供款入息上限,由現行的2萬元增至3萬元,此舉將令僱員與僱主每月最高供款,由現時的各供1,000元增至1,500元,即僱主一年最多為員工額外供款6,000元,料逾75萬名僱員受影響,當中牽連最大者是金融、會計等專業人士;中小企僱主擔心,供款增加令開支成本上升,惟建議只調高入息上限非供款比率,料不會導致逾200多萬名供款成員「一刀切」受累。
積金局需每隔4年至少檢討一次強積金供款的最低及最高入息水平,為準備下次檢討,當局已完成相關分析,並將初步結果提交政府審議,積金局發言人拒作回應。
[剪報]紐約期油上周五升,受風暴可能吹襲拖累
紐約期交所原油期貨上周五(25日)上升,主要受石油公司開始計劃疏散墨西哥灣石油生產平台的工人,因預期一個潛在的熱帶風暴本周吹襲該地區。紐約10月期油報72.51美元,上升0.15美元,是日曾一度升及73.75美元。
資料來源:《經濟通專訊》
2006-08-25
[剪報]大摩認為中國要大幅加息
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的報告指出,中國現時的實質利率比其他經濟高增長的東北亞國家低三厘至五厘。
報告稱,預料中國利率可能需要上調上述的幅度,以抑制經濟過熱。報告又指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比美國快三倍,但利率卻低於美國,而且升息速度也慢於美國,相信要到零八年,中國的貨幣環境才會回復正常。
報告稱,由於中國政府行政主導經濟,以致中國儲蓄率在過去四年增加8個百分點,拖低通脹。目前中國大陸低利息及過剩的貨幣供應,會導致房地產、技術勞工及油價方面出現通脹,一旦樽頸行業的通脹推動成本上漲,將會帶動整體通脹。
摘自 ---- 8月25日《明報》
2006-08-23
[市況]中國加息後走勢仍佳
中國貨幣政策,將繼續集中於過剩資金及借貸問題
野村發表亞洲經濟研究報告表示,今次加息為內地先發制人的措施,以防止投資增長加速,人行對市場表達的訊息較四月份加息時強烈,但對於私人消費的影響將會很低,因27點子的存款利率為象徵式調升,而當局過去21個月提升美元1年存款利率至3%,對人民幣匯率影響同樣輕微。
報告指出,中國貨幣政策將繼續集中於過剩資金以及借貸問題上。該行認為人民銀行將沿用其他措施,例如窗口指引及市場開放,以監察內地貨幣情況。以上措施將可遏止第三季的經濟增長,但倘未能有效令經濟平衡及穩定增長,該行不排除內地將於年底再加息。
借貸成本雖升料投資者仍可負擔,仍看好中國市場
中國大城市如上海或內蒙古的銀行借貸金額不斷上升,因此內地利用宏調以遏抑經濟增長,透過加重某類型過度投資項目的借貸成本,使過熱經濟冷卻。今次人行加息27點子給予市場訊號,中央政府會運用市場手法抽走資金,增加借貸成本,但相信投資者有能力負擔加息幅度,並指出今次加息效應會在數個月後才浮現。
內地第二季錄得GDP增長11.3%,當局落實冷卻經濟,倘第三及第四季增長下降至8%-9%,相信數字合理。但在內地施展宏調干預市場下,國家經濟仍然高速增長,中國經濟錄得雙位數字增長,速度之快為國際間數一數二國家,因此仍看好下半年中國基金投資,可留意參予A股投資較多的基金,例如「富達基金-中國焦點基金」、集中香港藍籌有「安本環球-中國機會基金」,以下為基金表現:
基金名稱 本年至今 3個月回報 1年回報
---------------------------
富達中國焦點基金 36.29%___1.16%_____42.15%
2006-08-22
[剪報] 投資格言
今天信報曹仁超的《投資者日記》寫到他給讀者們的八大「投資格言」:
1. 唔好將失敗的投機轉為投資, 不然只會損失更多!
2. 買入後股價如跌10%, 必須檢討自己的投資策略係咪出錯;如損失擴大到15%便不理三七廿一沽之哉!
3. 損失就係損失, 唔好以為未賣就唔係。
4. 只有酒樓侍應才問客人攞貼士, 如你投資時仍信貼士,你已經失敗。
5. 賺錢唔係賣出股票的理由, 賣出的真正理由應該係因為形勢有變。
6. 不怕失去機會, 只要有資本, 明天又有另一個機會。
7. 博反彈係極之專業的行為。如你並非投資專家, 便不應加入博反彈行列。
8. 唔做功課的投資者最終一定蝕本離場。
若果你是一位自行買股票的投資者, 以上八大「投資格言」應會相當適合。
[香港市況] 來季再衝 低吸港股基金博萬八
恆指突破17,000點後,最高曾升至17,500點水平,創六年來高位,帶挈港股基金今年表現理想,今年至今平均收益達18%,但當證券界一致看好下半年股市,恆指有望升上18,000點之時,昨日港股卻急跌322點。不過,證券界人士認為港股基調良好,第四季可望轉強,可趁進一步調整吸納港股基金。
受美息走勢不明朗影響,八月初港股表現反覆,恆指一直未能突破17,000點,但美國聯儲局宣布暫停加息後,恆指終發力穿越17,000點水平,創下六年新高,但可惜再升乏力,上周五內地加息令港股昨日藉勢急挫322點至近17,000點水平。東驥基金管理研究部主管陳榮肇指出,恆指短期在16,800點至17,000點有支持,由於大市市盈率在14至15倍左右,仍十分合理,加上憧憬人民幣升值等因素,恆指可望第四季重上17,500點 。
2006-08-19
中印經濟增長帶動巴俄資源需求
被譽為「金磚四國」(BRIC)的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其股票基金表現凌駕新興
市場基金,反映這四國經濟高速增長,為投資者帶來較佳回報。
法蘭克福的dit-BRIC Stars基金,其基金經理Grant Yun
Cheng表示,這四國經濟增長率均頗高,彼此之間有良性循環,中國及印度需要商品及建築
材料,令資金流入產油國的俄羅斯及自然資源豐富的巴西。
環球基金經理對金磚四國的基金均有莫大興趣,令過去一年金磚四國的股市表現名列前茅。
當中前12大金磚四國基金的資產,今年來已倍增至達100億美元,今年來摩根士丹利資
本國際(MSCI)金磚四國指數已累升25%,遠勝同期MSCI新興市場指數錄得的
8﹒9%升幅。
金磚四國的市場增長,是由全球20大經濟體系中經濟增長最快速的中國及印度,帶動巴西
及俄羅斯所出產的資源需求。
另一方面,Cheng表示,中國需要許多原材料,巴西及俄羅斯正好是這些原材料供應者
,印度致力於基礎建設,亦需要許多商品投資。
金磚四國的市場復甦能力亦遠勝其他新興市場,自5及6月份環球股市下跌以來,MSCI
新興市場指數跌近25%,但金磚四國股市自6月中以來,反彈幅度超過MSCI指數,其中以
美元計算的俄股指數(Russia Trading System Index)更勁升
33%。《香港經濟日報》
2006-08-15
8月議息後...仍是商品投資 + 公共事業較有潛力
由於中、印兩國經濟仍處急速的發展期,無論是大型基建、生產及消費需求等,均對各類商品原材料包括,石油、天然氣、銅、鐵、及其他化工原料需求若渴,使近年相關商品價格高企不下。以銅為例,基於其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及抗蝕性等特性,被廣泛應用於工業應用之上,當中應用於電力傳輸、磁力線圈及建築業的消耗量達總體的四分三;此外,我們生活電氣化後的每項家電如電視機和洗衣機,及電子產品如手提電話及電腦等,銅的應用更不能或缺。
從各類礦藏產能方面看,亦客觀地支持了相關商品的價格。由於九十年代商品的價格一直低迷,令當時相關的勘採資金投放不足,近年商品價格持續攀升,雖然礦業公司開始樂意重投勘採資源,惟有關產能未能立竿見影,新增產能最快亦要待七至十年方可應市。在供求持續失衡下,預期商品價格於短至中期將持續高企。
原油供求出現缺口,正好為另類能源如水力、風力及核能發電等公用企業締造出良好的商機,隨著石油價格持續高企,衍生及刺激了另類能源技術的研發及運用,加強了相關企業盈利能力。此外,過往投資者可能對公用事業帶有誤解,認為它們都是架構臃腫,盈利表現呆滯及回報率低。事實上,近年各國傾向將傳統由國家營辦的公用事業經營權及擁有權開放,引入商業營運模式,更有效地運用資源及控制成本,再加上有不少併購進行,產生協同效應,大幅改善盈利能力。再者,有關行業一般仍受政府管制及利潤受到保障,可謂高回報潛力但風險低的行業。
投資者需留意以下風險,近期美國經濟數據顯示經濟開始放緩,聯儲局暫停加息。倘若市況逆轉,美國持續加息使美元轉強,對商品價格將可能帶來沖擊。雖然商品及資源類的基本因素中長線向好,惟投機參與者的炒作增加了短期波動,投資者不宜持短炒投機心態投資相關市場,應為這類投資設訂三至五年的投資期,以免受短期波幅所帶來的虧損。此外,以黎衝突激化中東政局不穩,加上英美受恐怖襲擊風險增加,投資者宜慎防政治風險對全球經濟帶來的沖擊。